轉載自 2007/09/ 管理雜誌 【文/丁永祥】

 

越來越多的企業,用Game的方式建構輕鬆學習的氣氛,訓練員工學習打破框架,用創新找出問題解決方案。

 

根據 Business Week 2006年所做的調查,Google 是全美上班族最想進入的企業。在Google內部,天才比比皆是,許多是史丹佛 (Stanford University)校友,在台灣Google工作的台灣籍工程師,台大資工所的前後期「狀元」幾乎佔了三分之二,這樣的員工需要訓練嗎?如果你是企業老闆,又該怎麼培養這樣的優秀人才?

 

曾擔任美國前副總統高爾(Al Gore)文膽的趨勢大師平克(Daniel H. Pink),在他的暢銷書《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A Whole New Mind》中提到,美術碩士學位(MFA)將取代企業碩士(MBA),成為最炙手可熱的文憑。這並不單純指出美感的重要,也間接地提醒企業,在未來,傳統的教育是教育訓練很可能不敷需求,企業應該積極架構能培養出具創意與解決問題能力員工的訓練環境。

 

Game,不叫遊戲,而是快樂學習

「考試或是傳統教育訓練的方式,比較單向,這幾年我們開始將許多Game的形式殆盡課程環境。Game的方式著重在想像的激發,並透過互動過程,跳出框框,一步步將問題具體化,並將潛意識念頭引導出來。」哈佛企管顧問公司專任講師陳俊銘指出近年來的訓練趨勢,並進一步說明,許多人誤以為Game就是遊戲,其實是錯誤的觀念。

 

陳俊銘表示,用Game的方式做訓練,是為了要讓過程更有趣,讓學員能夠快樂學習,獲得啟發,但並不是用「遊戲的心態」去進行,所以,用「體驗是訓練」這個名詞,更能貼切地表達Game的意涵。

 

體驗式訓練雖然是近年來才興起的教育訓練風潮,但主要的教育哲學急理論架構,還是整合自教育家杜威(John Dewey)的「做中學」(learning by doing)、社會心理學家黎溫(Kurt Lewin)的「經驗學習圈」(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),以及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(Jean Piaget)的「認知發展論」(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)等傳統理論而形成的學習架構。可以說,凡是用活動方式,先行而後知,都可以算是體驗式學習的一種。

 

有目標跟方法,而非只是玩遊戲

體驗式學習不單應用在正式的教育訓練上。在美國Google總部,兩位創辦人布林(Sergey Brin)與佩吉(Larry Page)的會議桌上,永遠堆滿五顏六色各種形狀的積木,員工經常拿著疊出模型,比擬想要表達的事物,實際模擬新中的情境去進行溝通,以便解決問題,效果有時會比用Powerpoint來的直接深刻。

 

3M為高級主管安排說故事的課程訓練與好萊塢的編劇課程;美國航太總署(NASA)在知識管理流程裡運用說故事技巧,教工作人員如何把故事融入日常作業。堆積木、說故事,體驗式訓練方案版本靈活,其中還包括戶外體驗(Outward Bound)、PA主題式冒險(Project Adventure)、行動式學習(Action-Learning)、情境模擬法(Scenario Planning)、團隊教練(Team Coach)等,不限時間地點,但關鍵是,要依據課程目標,並且有嚴謹的方法論,並不真的只是「遊戲」而已。

 

幽默與互動,刺激人的學習能力

企業訓練員工的方式漸漸轉變,在於他們體會到如果想商品創新,就必須先讓員工能「腦力創新」;管理屆也慢慢發現,幽默是衡量管理才能、情緒智商和右腦思考的指標,現在有超過60家全球化企業公司,如諾基亞(Nokia)、BMW、諾華藥廠(Novartis)等,都在企業內部教育訓練,尤其是高階主管的培訓方法中,融入充滿幽默互動的體驗式學習。英國一家航空公司甚至還聘請專職企業小丑,只為了在教育訓練時,製造「學習是有趣的」氣氛。

 

知識經濟時代,不管是個人或組織都面臨知識的不斷更新,教育培訓單位必須研究、開發更有效的學習方法與工具,來提升個人或組織的學習例,如同天文學家伽利略(Galileo Galilei)所說的:「你無法教別人任何東西,你只能幫助別人發現一些東西」。以學習者為主角的「體驗式學習」,目前正在管理訓練界形成一股新的趨勢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heclass1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