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料來源:統誠醫療體系
Ÿ 一般說明
急性下背痛是病人來看家庭醫生最常見的十個理由之一。下背痛的盛行率在不同的年齡族群大約是由7.6%至37%不等,其中特別是在45至60歲間這個族群的盛行率最高。在大多數的病例中,病人通常只需要一些接受保守治療即可改善症狀。經由詳細的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,能使我們發現一些以急性下背痛表現,但背後卻可能隱藏嚴重疾病的相關危險訊息,並藉此指引我們需不需要為病人作進一步的檢查或治療。因此,經由正確的診斷及治療下背痛,可適當的節省醫療資源。
根據疾病病狀的嚴重程度可將下背痛大略分為三大類:有潛在性嚴重的脊椎疾病,坐骨神經痛,及非特異性的下背痛。依疼痛的形式則可分為:局部下背疼痛,因其他原因轉移至脊椎的疼痛,下背痛且伴有神經根分佈性疼痛、與肌肉收縮有關的疼痛、與姿勢無關且休息時持續有的下背痛。
下背痛也可依據症狀持續時間的長短分成三大類:症狀持續時間小於六個星期,稱為急性下背痛;症狀持續時間介於六個星期至十二個星期之間,則稱為亞急性;若症狀持續時間超過十個星期,則定義為慢性下背痛。
Ÿ 何時找醫生
1. 伴有過去有癌症病史
2. 下背痛伴隨有發燒
3. 身上有明顯外傷
4. 下背痛合併有大小便失禁或小便滯留,膀胱與腸胃道功能喪失
5.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
6. 休息及保守治療後,疼痛增加或為改善
7. 免疫不良的病人
8. 長期使用類固醇的病人
9. 使用靜脈注射藥物的病人
10. 伴有泌尿道感染的病人
11. 肌肉無力及感覺喪失越來越明顯
大部分的下背痛病人其實只要保守治療後,症狀會在七天內緩解,且多數人經保守治療後在四星期內症狀會緩解。
Ÿ 居家處理
1. 百分之九十九的病人不管治療的方式如何,症狀在四星期內會好轉
2. 應逐漸回復正常生活與工作,臥床休息最好不要超過二天,不需要因下背痛而過度的臥床休息,或因此而辭去工作
3. 可做一些輕微的有氧活動,但在急性期並不適合作激烈的運動,且應盡量避免過度使用背部的肌肉
4. 背部牽引、生物回饋法、局部的熱敷或冰敷、或是背架的使用,都對下背痛的緩解有幫助
5. 減輕工作與生活壓力